《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时间:2024-08-19 21:15:09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 、能力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 、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

三、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

上述教学程序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历从列举特例到归纳(不完全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四、过程分析: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自然引入

1 、首先与学生互动谈论合肥本地今日的气温,了解合肥今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提问:合肥今天的温差是多少度?你是怎样计算的?

2 、自然过渡到乌鲁木齐的温差的计算问题,在学生列出算式4 –(– 3)后引入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板书课题)通过温度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减法的实际意义在于同类量之间的比较,为后来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思考: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数学的乐趣.同时这也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使学生乐于进一步探索.

二、探索规律,归纳结论

在学生提出可以用4 –(– 3)计算乌鲁木齐的温差后,教师鼓励学生充分探索计算4 –(– 3)的方法,得出结果为7。

在学生得出4 –(– 3)=7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4 –(– 3)=7与4+3=7这两个算式及其结果.

在学生对有理数的减法计算提出初步的猜想“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后,教师设问:

只有4 –(– 3)=4+3=7这一个例子,你能不能断定这个猜想成立?

引导学生通过列举具有不同代表性的特例,如:正数减去正数、正数减去零、正数减去负数、负数减去正数、负数减去零、负数减去负数、零减去正数、零减去零、零减去负数等.

最后请学生根据上面的数学活动经验自主总结归纳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师板书这一法则)学生得出结果的方法可能不一样,教学中只要是合理的都应鼓励。

如采取逆运算的方法,或利用温度计直接数读数的方法等。

对4 –(– 3)=7与4+3=7的观察、比较,是进一步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基础.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算式的规律,帮助学生探索其中的内在关系。

思考:从提出猜想到得出正确得结论之间有一个探索验证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做数学”的过程,教学中要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探索、交流。

学生通过相互补充,不断列举不同代表性的特例,在合作交流中彻底理解有理数相减时总成立的一般法则.而这个“举例”过程,正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正是一种对数学素养的培养。

学生的归纳可能不规范,教师可请学生互相交流、补充使之规范,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三、例题讲解,即时反馈

1 、师生共同完成P53例1,其中第(1)小题教师讲解,其余各题请学生完成.

在完成例1后,教学中采用分组竞赛的方法及时处理P54 “随堂练习”.

2 、师生共同完成P53例2 、 P54例3

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并熟练利用减法法则进行减法运算。

教师讲解第(1)小题时要点明算理,规范解答。

互动交流式的练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更积极主动.学生在活动中能体会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例2 、例3是实际问题,它们的解答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四、拓展应用

师生一起分析P55的习题第5题.在弄清题意后,请学生填写方阵图.

解决问题的核心是找到“每个数都加上的同一个数”是什么,这就是有理数的减法在这个实际情境下的应用.

另一方面,本题也提供了一个三阶幻方的一般填法,拓展了知识面,并为“试一试”的思考。

五、课堂总结

多媒体出示总结性问题:

1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

2 、对这些内容你有什么体会,请与你的 ……此处隐藏7683个字……及时发现并指正。

思考:在小学,只有当a大于或等于b时,我们才会做a-b,现在,当a小于b时,你会做a-b吗?

一般地,较小的数减去较大的数,所得的差的符号是什么?

通过上述例题,学生不难解答。

(五)当堂检测

1.计算:

(1) 6-9; (2) (+4)-(-7);

(3)(-5)-(-8); (4) 0 -(-5);

(5)(-2.5)-5.9 ; (6) 1.9 -(-0.6).

2.计算:

(1)比2C 低 8C 的温度;

(2)比 -3C 低 6C 的温度.

3.(20xx·中考)计算:|(-3)-5|=____.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学到了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学生自主谈收获,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可给与必要总结.

设计说明: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总结,谈收获,培养学生善于进行学习反思的良好习惯.

(七)作业布置

必做题:

习题1.3第3题(1)(2)(5)(9)(10)第4题(1)(5)

选做题:

已知a=8,b=-5,c=-6,求(c-a)-|b|的值.

设计说明:根据课标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要会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我将作业分成选做和必做两个层次,这样尽量能让每个同学在今天的学习中都有所收获.

(八)板书设计

1.3.2有理数的减法

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两个变化要素

相反数

3.转化思想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板书我主要采用提纲式的板书,既直观形象,又能加深理解记忆.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见解,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导.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6

一、说教材:

(一)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负数、相反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之后,以初中代数第一册P80页的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有理数减法运算的例1、例2为课堂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一种基本的有理数运算,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了解数学中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探究分析数学知识方法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探究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等。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教师并适时运用电教多媒体动画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索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附教学工具:温度计、投影仪、多媒体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课题环节:

1、复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为新课的讲授作好铺垫。

2、(提问)用算式表示:与—3的和等于—10的数。

(根据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列出减法算式后提出问题:怎样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是什么呢?由问题的给出,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新课讲解环节:

1、通过投影仪给出以下算式:

减法加法

(+10)—(+3)=+7(+10)+(—3)=+7

让学生比较上面这两个算式并讨论后得出:

(+10)—(+3)=(+10)+(—3)

再给出以下算式:

减法加法

(+5)—(+2)=+3(+5)+(—2)=+3

继续让学生比较上面这两个算式并讨论后得出:

(+5)—(+2)=(+5)+(—2)

从而,它启发我们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进行

2、讲解课本P80的内容,回答复习题2提出的问题即如何求(—10)—(—3)的结果。通过分析讲解,请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最后老师再完整地总结出法则。

文字叙述: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p;字母表示:a—b=a+(—b)(说明:简明的表示方法,体现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实际运算时会更加方便)

强调运用法则时:被减数不变,减号变加号,减数变成其相反数

减数变号

(减法============加法)

3、出示温度计,用多媒体出现(如P81的图2—20),并进行动画演示,通过求15℃比5℃高多少?15℃比—5℃高多少?的实例来说明减法法则的合理性以及有理数减法的实际意义。同时进行练习反馈:课本P82的练习1,

4、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巩固方法,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计算:(1)(—3)—(—5);(2)0—7

例2.计算(1)7。2—(—4。8);(2)(—3-)—5

说明:讲解时注意让学生复述有理数法减法法则,加深学生对法则的认识,并注意归纳有理数减法的规律,而不机械地将减法转化成加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减法运算逐步省略化成加法的中间步骤作准备。

(三)巩固练习环节:

让学生完成课本P82的练习2、3,巩固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运用,强化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第2题口答,第3题请6个学生上台板演。对回答好的同学给予表扬肯定,如果有错误,请其他同学纠正。

(四)课堂小结环节:

本节课学习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时转化成加法进行计算,即a—b=a+(—b)

(五)布置课后作业:

课本P83习题2.6的2、3、4、5的偶数题。

通过作业反馈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的效果,以利课后解决学生尚有疑难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

(略)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