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关于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锦集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愽大而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好教材。这一课需要用两个课时完成。
二、说理念
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
三、说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诗歌中一个小节。
四、说教法
1、重视学生个性化的识字方法。
2、重视学生自读自悟,运用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五、说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在教学中给足学生充分自主的时间,自读自悟。
六、说教学流程
一、紧扣生活,导入新课。
学生的已知经验是其思维的源泉,首先我问学生:你们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吗?知道神笔的作用吗?让学生明白马良这枝神奇的笔为穷人做了许多好事,这样就调动学生对神笔的兴趣,学习的欲望也被激发了。
二、听配乐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精点,它融音乐、美术、文学于一体,以精碎的语言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教学初始,让学生听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
三、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交流个性化的识字方法。
低年级主要的教学任务是以识字为主,二年级的识字量大,学生认的快,忘得也快。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采用多种形式多次复现生字,先让学生四人小组按小组合作识字三步法合作识字,并要求学生在小组自学中相互提醒易错的生字,再向小组成员讲一讲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识字方法。接着全班汇报交流,先由学生提出难记的生字,全班交流共同识记,而后齐读几遍。最后我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领读、开火车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反复出现生字,及时正音,并把生字放在词语中认读,进一步巩固生字的音、形、义,以此突破本课的重点,同时把评价融入其中。
四、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在学生学会生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读通课文,并提出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让学生自读课文中再一次感知课文内容。
五、细读课文其中一节,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精读课文的好处是: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的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落实的:由小组自由选择喜欢的一节学习,小组内读后交流:这一节诗讲什么?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说出自己的体会,在学生充分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就此一节适时点拨引导,而后让学生个别读、齐读、小组读,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总之,整个设计,我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学习,加深理解和体验,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能以长久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让学生学有所得,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发展语言。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篇2说课内容
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第三册的第22课《窗前的气球》。课文讲述了科利亚得了传染病,住在医院里。他的同学们借一个飘在窗前的红气球,给他送去问候,送去关怀的真情故事。窗前的气球将激动着孩子们的颗颗童心,引导着孩子们打开想象的大门,飞向真情的天空。
说教学目标
本课由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下面我仅就第二课时向大家介绍。教学目标有三:
1、知识目标: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课文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凭借教材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带领学生感悟课文,使他们懂得珍惜友情。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体会科利亚前后两次心情的变化,并凭借教材展开想象。同时受到珍惜友谊的良好教育。
说教法
语文教学是有情感、有生命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自主阅读过程中,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挖掘文本中的空白点,放飞想象,唤醒学生的人生体验,激活生活积累。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 儿歌激趣,巩固识字。
教学伊始,我先出示一首体现课文内容的儿歌,让学生边拍手边读。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个个激情萌动。然后让学生找出儿歌中的生字“科”“亚”“呆”。接着,学生认读文中的生字词和部分短语。在这一过程中,文中的生字词以不同形式反复再现,教师不断以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让学生在复习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并为接下来的读文做好铺垫。
上文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窗前的气球说课稿,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二、 联系生活,读中感悟。
我是这样过渡的:“复习了生词再读课文,相信你们会把课文读得更加流利。读课文前,谁当小老师给大家提提要求?”学生再一次兴奋起来,有的说要读准字音;有的说要读出感情;还有的说要把句子读通顺……当我说:“请打开书自己大声读吧!”教室里顿时一片书声朗朗。这里通过学生自己提出读书要求,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理念。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阅读第1、2自然段。(1)、窗前的气球代表什么?(2)、科利亚生病了,同学们为什么不去医院看望他?(3)、这时的科利亚心情怎样,你是从哪知道的?
我把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作为了阅读的重点。先请一名同学读一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主要说了什么?在数句子的同时,复习了标点符号的使用,并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他觉得真没意思。我又接着问:“你从哪能体会到科利亚的心情?”学生再一次细读第2段,找到了静静地、呆呆地、什么也看不见、真没意思,来体会科利亚的孤独和寂寞。这时有学生问道:“老师,为什么这里说一角天空呢?”这正是我要解决的一个小问题,没想到学生竟在自主阅读中产生了质疑。我 ……此处隐藏9874个字……旁,换部件等方法,这样就运用了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并掌握字形。
在对生字的处理方法上,应强调音形义的有机结合,不能截然分开,在处理具体一个字或词时,应向字词音形义的深度挖掘。拓展延伸的内容没有时间进行深度挖掘,缺乏识字量的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更好的锻炼与提高。反思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如果把生字的音、形、意和运用这四方面的要求进行合理整合,在学习词组是理解生字字义,巩固读音,反复记忆字形,会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完成四会字的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生字。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篇7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树之歌》。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本单元是识字课,在教学上应把教学重点放在识字写字上。其中《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第一句观察树木的形状,描写了杨树的高大,榕树的茁壮和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征。第二句观察树叶的颜色,描写了枫叶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第三句观察树木的习性,写出了木棉喜暖和桦树耐寒的不同习性。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木以及香溢满园的桂花树。
二、说学情
1.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汉字知识积累,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诵读文本的同时,体现多样的识字形式,要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文本有机融合,在反复的读书体会中,用不同的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运用生活实际识字,列举相关联的词语等方法总结识字规律,学会识字方法。
2.初步了解过形声字,但对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和自主识字意识差一些。所以本课要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并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自主识字。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归类识字等方法认识"梧、桐"等15个新字,会写"杨、壮"两个生字,运用形声字自主识字。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木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了解树木,探索自然的兴趣。
四、教学模式
语文精读新授课
五、说教学方法
教法:
1.讲授法
学生对树木种类了解不多,对树木的习性更是少之又少。所以需要教师丰富资料。
学法:
1.圈点批注法
主要让学生圈画树木种类,了解树木习性。
2.讨论法
细品儿歌环节,可以让学生根据树木习性来找树木图片。
六、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你们都认识哪些树木呢?(生答)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儿歌,多认识几种树木,并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板书课题《树之歌》。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这首儿歌介绍了哪些树木呢?用笔把他们圈出来,读一读吧!(松柏不是一种树,是两种树。各自的名字是松树和柏树。)
指生说。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认一认这些树的名字吧。课件出示: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 木棉白桦银杏水杉金桂
(去掉拼音你还会读么?)开火车读
2、集中识字。
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仔细观察,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你有什么发现?
杨、榕、梧桐、枫、松、柏、桦、桂、杉
生:都是木字旁。
师:还学过哪些与木字旁相关的字呢?(生回答)
师:木字旁一般与树木相关。再观察这些字,在读音上有什么发现呢?
师:他们是形声字。左边表意表示他们都是树木,右边表音提示了读音。形声字可以让我们快速识字。你来猜猜这是什么树:
榆树 橡树 楠树 棕树石榴椿树柠檬树
(三)细品儿歌
师:我们的课文中有好多的树木插图,他们分别是什么树木呢?答案就在儿歌里。请仔细读读儿歌,画出每种树木的特点。
1.师:看看第一句话写了哪几种树特点?
生回答:杨树很高。
榕树枝干比较粗壮。(有时候一棵大的榕树远远看去就像一片小树林)
梧桐树的树叶像手掌。(掌这个字我们怎么记住它呢?)
……
师:出示图片请你根据他们的特点,猜一猜这三幅图分别是什么树?
2.师:看看第二句话写了哪几种树的特点?
生回答:枫树的树叶到了秋天会变红。
松树、柏树的树叶一年四季都是绿的,不发生变化。(绿装也就是绿衣服,所以装这个字下面是一个衣字,谁有好方法记住它?)
师:为什么松柏树终年长青。
普通的树木在气候不适宜的时候(譬如寒冷,干燥),因为叶子面积较大,表面没有蜡质的薄膜,而导致水分散失快,不易生存,所以在秋冬季会变黄,落叶。而松树,冬青,柏树等,由于叶子要么尖细,要么表面有蜡质层,水分不易散失,所以在严酷的环境下仍然可以正常生存,所以不会落叶,保持常青。
师:出示图片请你根据他们的特点,猜一猜这三幅图分别是什么树?
3.看看第三句话写了哪几种树的特点?
生回答:木棉树喜欢温暖,生活在我国的南方。
桦树比较喜欢严寒,生活在我国的北方边疆。(耐、守、疆如何识记?)
欣赏木棉树和桦树,观察图片,看看他们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3.看看第四句话写了哪几种树的特点?
师:为什么叫银杏树和水杉树活化石?
因为科学家发现的化石表明水杉在中生代白垩纪及新生代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但在第四纪冰期以后,同属于水杉属的其他种类已经全部灭绝。而中国川、鄂、湘边境地带因地形走向复杂,受冰川影响小,使水杉得以幸存,成为旷世的奇珍。
师:出示图片欣赏银杏、水杉和桂花树。
(四)朗读全文并尝试背诵
孩子们,我们更详细的了解了这些树木,让我们再来美美的读一读吧!(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打着节拍再次朗读。)
(五)指导书写
杨:第五笔是横折折钩。
壮:前三笔要注意,是点、提、竖。
(六)拓展延伸
师:孩子们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树之歌
树之歌
o 榆树( ),槐树( ),
o 柳树树枝像( )。
o 石榴开花(),
o 桂树开花十里香,
o 桑树结果( )。
o 冬青四季(),
o 棕树( )在南方,
o 橡树( )守边疆。
课下,我们可以去校园里认认学校里的树木,上网搜集他们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树之歌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树木棉桦树 银杏水杉金桂
高 壮 像手掌红 绿 暖 寒 活化石 香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