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
关于教学计划汇总9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现在就让我们制定一份计划,好好地规划一下吧。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计划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计划 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0 人,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的学习习惯已有大的转变,特别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已比以前好多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也有很大地改观,但是,大部分同学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不积极思考,被动学习,学习自觉性等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
二、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1)分数乘法: 13课时
(2)长方体(一) 15课时
(3)分数除法: 18课时
(4)长方体(二): 15课时
(5)分数混合运算: 15课时
(6)百分数: 17课时
(7)统计: 5课时
(8)总复习: 4课时
三、教材分析:
1、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教学重点:
(1)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重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识百分数的意义是重点,探索并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5)了解长方体的几何结构。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6)认识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教学难点:
(1)整数与分数的乘法的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
(2)把被除数的分数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被除数的几分之一,也是所求的商。要结合具体情境与操作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3)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是从被除数中能够分出多少个除数的角度来理解的。
(4)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四、教学措施:
通过一学期的相处,发现学生的学习习惯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成绩不理想,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后进生面广。针对出现的问题,本学期我重点抓好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加强班风、学风建设,构建积极上进、团结协助的高效课堂氛围。
第二、在本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并进一步加强学习方法的渗透与指导,对学困生实行个别辅导,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与帮助,促使其自觉学习。在书写上进一步提高要求,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培养其责任感。
第三,学生根据上学期成绩建立目标,进行谈话,让每个学生都给自己定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
第四,对本学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及时进行过关测试,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补差补漏。
第五、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第六、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学习各种资料,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五、教学进度表:
时 间 内 容 课时数
2.26至 3.9 分数乘法 13
3.10至4.13 长方体(一) 15
4.14至4.26 分数除法 18
4.27至5.15 长方体(二) 15
5.16至6.5 分数的混合运算 15
6.6至6.26 百分数的认识 17
6.27至7.3 统计 5
7.4 复习期末检测 5
教学计划 篇2新学期已经开始,为了更好的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成绩,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八年级(333—336)四个班的音乐教学工作。学生喜欢音乐,音乐素质较好,在歌唱方面较突出,但偏爱流行音乐,要正确引导。这几个班学生相对来说上课较认真,学习主动较教高,学习兴趣较浓。初二的学生在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对初中音乐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学期要继续加强他们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这几个主题方面对学生进行音乐熏陶,贯穿了歌剧、咏叹调、序曲、越剧、舞剧、电子音乐的音乐知识。每一单元都有自己的教学主题,分***、欣赏、实践与创作三个版块,内容的安排上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或联系性,各单元之间又注意内容的衔接性或层递性。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三、学期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个几个方面的内容:
1、知道有关音画的知识,懂得音乐能够表现自然界的美景;知道“歌唱的咬字、吐字”和“合唱的和谐与均衡”方面的知识,并注意在歌唱练习中加以运用。
2、能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西南地区的民族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教学计划 篇3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本学期我代初二118、119两个班的数学,现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学生们已经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对初中数学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也已经有所领悟,但经过初一学年的学习和考试,我们发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 ……此处隐藏5512个字……>
五、具体措施
(一)要认真完成常规教学工作,尤其要强化集体备课,加强作文训练,讲练结合。沟通课内外的联系,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要继续培养学生耐心阅读的习惯,掌握解题的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文字表达。
(二)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应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三)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
(四)钻研业务、参与教学教研活动
教学计划 篇9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元、角、分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在统计活动中,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4、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5、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共分10个单元,与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二册相比较,本册教材增加了“位置”、“图形的拼组”、“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五个单元的新的教学内容。
“位置”和“图形的拼组”是新的关于图形与空间关系的内容;“认识时间”是逐步培养学生时间观念的内容;“找规律”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培养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的内容;“统计”是“统计与概率”正式教学的开始。这样,本套实验教材就初步呈现出内容丰富,结构宽阔的特点。
2、内容体系: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和统计。教材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3、重点难点
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难点: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看读写几时几分、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教学资源:
除了教材以外,教师要因地制宜的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学教学资源。例如教学图片、音响、课件、剪纸和拼图等都可作为教学资源来合理使用。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我班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但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让他们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设计: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5.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习中,充分利用学生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五、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本册教学共63课时,分16周进行。第一单元位置4课时,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4课时。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5课时,认识时间4课时,找规律4课时,统计3课时,复习课7课时。详情见附表。
六、教学评价方案:
1、评价标准: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2、评价方式和方法:
(1)考试成绩与平时表现相结合。
对学生的评定,我们除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外,还要着眼于学生平时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探究能力、实践与综合运用能力及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书写情况、作业情况及是否认真检查等情况)、学习方法及合作状态等情况。
(2)期末考试与平时考试相结合。
对学生一学期学习以来,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考查,仅凭期末考试,是无法完整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我们要综合期末考试与平时测查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的评价,我们除了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等级“或”分数“。 可以用描述性的语言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知识掌握的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表述,侧重于学生发展性领域的表现。如:”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的学习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是否认真,作业情况如何“,”有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