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四》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22 19:24:40
《识字四》教学反思

《识字四》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识字四》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识字四》教学反思1

《识字4》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韵文。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是一首写小动物在夏天的情形的儿歌。这里写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因此,本课要求认识的字中有11个字为虫字旁。通过本课的教学激发了学生识字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一.对主题的理解:

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不仅是小学教学的起始阶段,重点和难点,而且是促使学生顺利、准确地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必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段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让孩子愉快主动地识字是我这节课的设计理念。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怎样可以让繁重的识字愉快起来呢?首先让我思考的是能让孩子愉快的是什么?愉快的情景、各种各样的游戏、多形式的竞赛、同伴合作、模仿??这些都是孩子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所以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流程时,为了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特意从直观入手,以愉快的活动教学为主,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意识,注重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孩子在愉快的环节中达到愉快识字的目的。

二.预设中采用的具体措施:

在这堂课的具体过程中,我采用了生动的课件创设情景、灵活多样的游戏形式、竞赛、同伴合作、动作表演朗读等教学方法,一步步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跃的学习氛围,开拓自主合作学习的局面。比如:在学习字、词这一环节中,我用与小动物捉迷藏的形式激发学生读字词,这样的方式符合一年级学生好玩的特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生字、词。用 “找秘密”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认字规律,并通过猜字音这一环节进行拓展,加以巩固形声字的特点。在认识“网”字时,我采用象形字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既直观又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又如在读韵文的环节中,进行了指名读、拍手读、同伴读、师生合作读、边做动作边读等多种形式读韵文,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把韵文读流利、通顺,并激发了爱读的热情。

三.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把握了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主要任务——识字、写字,把课文读通、读顺、读熟。并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将这些任务落在实处。

1、识字教学体现层次性,运用多种方式复现生字。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认得快,忘得快。”因此,识字教学要根据儿童识字的这一特点,对生字的识记要采取多种方式,反复认记。这堂课,我根据生字的不同特点,采取了多种识字方式,从看图读拼音识字,到读拼音识字,再到去掉拼音识字,在游戏中识字,生字的识记有层次、有梯度,通过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对生字的认记得到了巩固。

2、注重引导发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识字教学不仅仅只是把教科书上规定的那几个字教给孩子,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独立识字。我把握了识字教学的这一目的,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识字的方法。如,在学生认识了蜻蜓、蝴蝶、蚯蚓、蝌蚪和蜘蛛等生字后,引导学生发现借助形声特点识字的方法,找其他带虫字旁的形声字。在整个识字过程中,我注重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又如,在识记“网”字时,出示图片,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

3、迁移学习成果,发展学生语言。我充分利用教材,在完成识字、读书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说话练习,鼓励学生运用课文的句式说句子,让学生感到“我也能编儿歌”,“我也可以做一个小诗人”,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4、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在本节课的识字教学中,每个环节都是以词的形式出现,这样学生可能不能对号入座,如果在巩固生字中以单个字的形式出现效果会好些。

2.在识记“展、运”两个字时,让学生用肢体表演字词的意思并识字,学生会更容易记住。

3.利用图片导入时,只引导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如果此时出现了小动物的名字,会为后面的识字作铺垫。

《识字四》教学反思2

《识字4》是一篇用“词串”形式识字的课文,围绕儿童在野外采集昆虫标本的内容,将一组词语组成朗朗上口的韵文。

语文的一、二两行是假日里,小朋友们来到了田野、树林和花丛中,采集昆虫的标本。第三、四组排列整齐的词语都是昆虫的名称,连起来读,押韵上口。课文配有图画,在图文对照中识字、诵读,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主要注意了以下方面:

一、循序渐进复现生字。

识字教学是学生集中识字的过程,一年级的孩子因为年龄的特点,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而且不稳定,不持久。学生识记、巩固生字,可采用以多种形式复现的方法来进行。从一开始的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词语;到昆虫们来聚会了,你能认出几号昆虫,说出它的名字,每种昆虫的名字都写在与之对应的昆虫旁边,借助形象再次给学生留下了生字词的感知记忆;去掉插图,只剩下词语了这时,我激励他们:“昆虫们回家了,你还能把这些美丽的小精灵留在脑海里吗?”认读中昆虫的名字又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痕迹;特别是在巩固环节中,设计了一个个紧凑的环节:现在这些词语要和我们做游戏了,跑出来哪个,你就读哪个;只剩下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还能读准它们吗?生字们在自己的座位上坐累了,想出去玩玩,需要大家的帮忙;生字们都藏起来了,能把他们认出来吗?虽然一步步的难度在加大,但是每一步都有前面的认读做基础,学生在生字的反复呈现与识记中不断识字深化,不仅对生字的音、形有了深刻的印象,还了解了字的意思。

二、创设情境,在观察中学习汉字。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常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结合孩子爱动、爱玩、爱做游戏的心理特点,教学中创设了多个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情境中和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事物、认读词语、学习汉字。

如在诵读韵文时,引导学生看图:看,大自然中的景色是多么美丽呀!远处的田野里,庄稼长得绿油油;近处有一片树林,树林里长着许多枝叶茂盛的大树。路边的花丛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有红的、有黄的、还有浅蓝色的,一朵朵,一丛丛,好看极了!来大自然中采集昆虫的小朋友真多。看,这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学生不知不觉会去找韵文中的词。这个小男孩为了看清楚地上爬的小虫子,整个身子都趴到了地上,他拿着放大镜,眼睛睁的圆溜溜,看的多么仔细,多么认真呀!这么仔细、认真地看,就叫——观察。是啊!小树林里的蝴蝶真多。小女孩经过仔细观察后,她发现这只蝴蝶最漂亮。于是,她就拿着网兜去采集蝴蝶了。在这篇韵文中“观察”和“采集”是学 ……此处隐藏11966个字……/p>

二、师生表演成语故事

课前我准备了“尺子”和“寸”的头饰,并训练了两个同学表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成语故事。

教师:请欣赏成语故事表演。

尺子和寸带上头饰出场了。

尺子说:“嘿,寸啊!你看你那么小,一点用处都没有,比起我来,可差远了!”

寸说:“尺子哥哥,是的,你的确比我长,可是在量极小的东西时,你的用处就不如我了;你是很长,可是量很长的距离时,你的用处就比不上你更长的东西了”。

学生:拍手鼓掌。

教师:大家都来当字典博士,看看该怎么劝劝他们。

博士1:尺有优点,可以量较长的东西;也有缺点,量小的东西就不行了。

博士2:尺子有优点,但别瞧不起寸啊,你量极小的东西就要寸呢?

博士3:你们都有自己的优点,也都有缺点,不能够再吵了!

博士4:如果你们量长的东西用尺子,量短的东西用寸,相互配合取长补短不就更好了。

教师点拨:四个字典博士都有各自的见解,都劝了“尺”和“寸”,我们每个人也是这样,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谁来结合班上的实际谈谈?

生1:我们班的康胜霖不守纪律,但他书写好。

生2:杨睿语文差,但舞跳得好。

生3:刘桥学习好,罗佳干部当得好……我呢画画,数学可好啦!

……

教师:孩子们争先恐后结合班上的例子谈得很多,我们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多向别人学习他好的地方。

教师:(出示: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成语故事的教学还有很多,你们还知道哪些呢?

三、进入成语王国

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故事会推向高潮,大家在班内、小组内讲了许多故事。

如:“亡羊补牢”、“盲人摸象”、“滥竽充数”、“守株待兔”、“画蛇添足”“拨苗助长”。

【评析】

1、教者通过讲故事,让学生表演,激发了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2、两个学生对成语故事的表演这样寓活动于成语的理解中,对成语特点的理解难度大大降低,还让学生懂得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并能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通过成语王国趣事多,把收集资料、讲成语故事推向高潮,增强了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力。

《识字四》教学反思13

一早晨读课就让学生朗读识字4的课文,反复阅读后,学生基本上都能背诵下来了,于是我告诉大家,你想想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猜一字。我又把谜面说了一遍:有吗马能行千里,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水能养鱼虾。一时出现了这样的答案:地球、大地、田野、池塘、树叶、奔驰,大马……本来我以为不会难倒学生,看来我是真把他们估计高了。于是我告诉他们,你们的答案都是错误的,请你们再读一读谜语,猜猜是什么字?学生又投入到已经背熟的谜语中。过好三分钟,我再次请学生猜,学生的答案还是不同,又说马,又说地,又说池,有谁她……其中钟文昊和吕文卿说是也,于是我问他们为什么猜是也呢?钟文昊说因为也能与这里的每个部首凑成字。听了他的回答,我的心里一阵惊喜,连连称赞说:聪明聪明……课时看到大多数学生还沉浸在不解中,我知道他们还是没听明白钟文昊说的意思。于是我拿出教具转盘,把也与单人旁、三点水、,马字旁和土字旁放在一起果然组成了四个新字,这次看到学生的眉头舒展开了,个个小脸上漏出了笑容,我知道他们听懂了,明白了。这次的识字就这样在有惊无险中学会了本课要学习的生字。

课下我细细回想课堂上的一幕幕,发现孩子的天真可爱,体会到教学中恰当的使用教具是多么重要。当学生不解时,当学生需要时,当学生劳累时,我们适当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样学生才会找到兴趣点,才能学的轻松,学得愉快!

《识字四》教学反思14

本课是由几组与冬天(气候、植物、动物、运动)相关的词语构成的词串。

一、朗读训练不到位。在教学中我只注意到指导学生把词串读正确、流利。这12个词分开看,是排列整齐的几个词串,连起来读,押韵上口,我没有多花时间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押韵,培养语感。另外,有感情的朗读指导不到位,学生还没有读出腊梅、苍松、翠竹的生机勃勃和不畏严寒的精神。总之,因为教师的朗读指导不到位,学生没有读出词串的韵味和美感。

二、一些环节的处理缺乏艺术和技术。例如在学习第一行词串“寒流、大雪、北风”时,我一开始想让学生联系这几天的天气情况来介绍寒流,但还是没有说到点上,只说了温度下降。我原想通过这个设计来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寒流,结果绕了一个大弯子,学生也没有完全弄明白,还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的时间。如果我改变一下,先让学生读读这行词串,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已经懂的词语,如果有学生指导“寒流”是怎么回事,就让他说说。如果学生不懂说冬天到了,有时气温会突然下降,让人感到特别冷,那是因为北方来了强冷空气,这强冷空气就叫做寒流,这时学生对寒流一词就有了更深的理解,最后再引导学生运用这一行词串进行说话训练,介绍冬天的气候。这样,教学就会更扎实有效。再如:在“岁寒三友”的导入时不够自然,花的时间也太多,如果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再通过课件展示图片资料,最后进行说话训练,效果会更好。

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细节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改进。反思是痛苦的,因为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解剖;反思也是快乐的,因为在反思中我>收获着,成长着??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它永远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所以才有无限的魅力,让人不断的追寻。

《识字四》教学反思15

识字课文中词语与词语之间都留有空白,课文中的插图也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也极易引发学生的想像,因而它是提高学生悟性与灵性、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凭借。《识字4》一课中有一幅企鹅在冰面上的图画,很能给孩子们想象练笔的空间,所以我引领孩子们边诵读边联想,然后仔细观察插图,加上自己的想象说一段话。借此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孩子们头脑中的一个个词串就变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使课堂浑然一体。

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我们精心创设情境,洞悉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营造生动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孩子们想像的羽翼就变得更加丰满,想像的翅膀就会越飞越高。

《识字4》同前面的《识字3》一样,都是一组形声字,借用插图形象地揭示了形声字偏旁、字词的本意。所以课文中精美的插图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精心创设情境,通过教师形象而又生动的语言描述,引领学生观察插图,通过想象用文中的词语进行说话,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也采用了这样的口语训练,效果不错。

另外,本课是识字教学,如果仅让学生认识书本上的这12个词语,那么就曲解了教材编写的意图了。本学期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好习惯,也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识字,课前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寻找相同偏旁的汉字,课堂上教师再为学生补充一定量的同偏旁字,同样能有效地增加学生的识字量。

《《识字四》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