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几何》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22 19:22:36
《王几何》语文教学反思

《王几何》语文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几何》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王几何》语文教学反思1

《王几何》是今年选入的新课文。我自己上了一遍,又听了两个同事执教了这篇课文。有了一点想法,记下来。

这是一篇记人的散文。王几何这个人物形象很鲜明,学生自学中能够把握这个人物性格特点,所以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往往会落到“学习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这个点上。可是,从我的自己课堂和听同事的课堂来看,这个教学点做得都不够扎实,比较肤浅。

“学习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这也是一个教学的难点。

课堂上,学生能够说到刻画王几何这个人物时,作者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可惜教学中只是让学生找一找书上的语句,对语言的琢磨、赏析没有深入,浅尝辄止,人物分析还是停留在标签式的分析。

如何更深入开展学习,带领学生学得跟扎实有效,在通过听课评课后,我有了新的收获。

在邹老师的课堂,他讲到这个环节的时候,我看到了他扎实的语文功底和严谨的教学态度。他是这样处理的:先呈现了一段文字,介绍细节描写,指出细节描写涵盖了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刻画,并且让学生欣赏了一段一个学生细节描写的佳作;老师再引导学生探究描写王老师的语言。这是一个有学法指导的教学环节。

但,接下来学生探究课文“描写王老师的语言”还是浮光掠影的,学生学习时间短,草草收场。课后交流后,张老师的一个建议挺好的:可以采用把书上句子进行压缩和扩写,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在读课文,我们可以这样去做。

原句: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说,像一尊笑面佛一样,只是站在讲台上哑笑。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

改句: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说,只是站在讲台上哑笑。

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作者抓住“观察视角”的转化,具体展开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可爱风趣的王老师。

原文: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

眨眼功夫就站到了讲台上。

改句:一个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站到了讲台上。

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这样作者抓住人物的形态的细节刻画,观察人物动作位置前后变化,由“挤进门”到“眨眼功夫站到讲台”之间的地点变化,刻画出一个体态臃肿而动作敏捷的王老师。

讲到这里,我们会想到语文教学提到的“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关系。如何才能达到“用教材教”,这时候很有必要给学生写作练习的时间,运用以上学到的描写方法,让学生抓住人物的鲜明特点,进行片段训练。

《王几何》语文教学反思2

《王几何》这一课教完了,但是对于课文的研究与思考还在延续。初读似乎简单,再读并不简单,要真正的读懂它绝对不简单。

成功之处在两个方面。

点评式的自读和预习学生做得很到位很厚实,保证了课堂交流的真实性、可靠性和丰富性,使得学生的自读本领有一定的提升。

教学的活动设计相对合理,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有话可说,言之有物,让学生尽情的展示了自己自觉学习的丰富成果,展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活力。

这两个方面的课堂运行也比较扎实。

自读课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一个活动实际上就是为了展示同学们预习课文点评内容的大检查,从而让学生明白“有细致的劳动就会有巨大的收获”这一道理,从而引导学生养成仔细阅读,认真圈点的好习惯,为终生学习打下基础,形成一种自学能力。实践证明他们做得非常好!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在课堂上积极表现与踊跃发言就是很好的见证。文章自得方为贵,我们所提倡的就是这种自得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学生的语言学习就会化难为易,点石成金,假如这种自学习惯能持之以恒,本节课也就功不可没。

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循序渐进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研读课文走向深入,绝不要停留在字面以及文面之上。这些教学活动也有一个目的,就是搭建研讨的平台,发现人才,激发创造力,同时使得学生对课文的研读精细而准确,灵动而创新,展示自己自觉阅读的丰厚收获,形成了思想碰撞的大好局面,这既是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但确实是一次值得欣慰的课堂经历。

这节课的不足也很明显。

首先是课堂教学最后的大总结比较仓促,这是比较遗憾的,因为这个总结包含着这节课的精练的点评,包含着对课堂内容的梳理,也包含着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但没有时间去完成,只是在匆忙中以布置作业结束课堂确实带来一个不小的遗憾。

其次原先设计的即兴写作“我的一位老师”这一活动没有完成,只是当成作业布置给了学生,说明前两个环节的进行拖延了时间,没有机会让同学们借鉴《王几何》的写作智慧,这就是一大缺憾了。因该在课堂加快进程,让即兴写作有足够的展示时间,就会更精彩一些。

课堂永远是一个神奇的领地,我们要能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就会更加神奇。

《王几何》语文教学反思3

《王几何》这篇课文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的文章。通过课前预设以及课堂上学生的现场生成,主要从以下几点对这节课予以回顾。

首先,我认为比较成功的设计是:

1、这节课从设计到具体操作达到了让学生“动起来”的目的,整堂课基本上都是学生在读、在表达、在归纳、在总结、在修改、再评议,而老师只是一根将这些环节串联起来的“线”。

2、余映潮大师提出“难文浅教”,而这篇浅显易懂的文章就应另辟蹊径教出新意,落实到《新课标》中则对应的是:“防止教师逐字逐句过深的分析文章”。因此,在我的设计中前半部分注重了学生的口语训练,后半部分注重的是现场的写作指导及训练,有立竿见影之功效。

3、最重要的是在整节课中始终贯穿着学生的体验活动,以读促写,在掌握了文章中描写人物的几种方法之后,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写作模仿与写作训练,真正达到了体验式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理念。

当然,不足之处则体现在:

1、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语以及对下文的铺垫语还不精准到位。

2、在修改学生习作的环节,应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学生修改前与修改后的习作显示在屏幕上,对比起来会更直观,更能表现出采用多种人物描写手法相结合的好处。

总之,传统的一节课阅读课,老师讲完了,学生学完了,一节课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收获甚微。只有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从教师教什么怎么教,落实到学生学会了什么或者会学了什么后,才能体现出高效课堂的“效”和体验式教学方式中的“体验”,更能挖掘出教材的真正价值。

《《王几何》语文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