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组成教学反思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9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水的组成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
2、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重点:
1、认识水的组成。
2、电解水所得出的结论。
3、了解化合物,单质的区别。.
4、初步学会从微观角度去分析问题。
难点:化合物,单质概念的理解.。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教学过程:
1.强化学生的“现象论证-结论推理”的能力。
2.加深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3.要学生学会用微观的角度去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反思:
1.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困此要加强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实验的结论不能直接,牵强地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他们自已根据实验的现象去分析总结.
2.学生明白水电解的生成物是氧气和氢气后,提示他们去看P50页图3-12,可以帮助他们较快地,较直观理解水的元素组成.同时,帮助他们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3.要注意单质和化合概念的理解,有个前提,都必须是纯净物,不少同学会以为空气是一种化合物,因此,要加强在这方面的练习.
4.讲课的过程中加入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实物练习,可以加深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2知识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科学素养目标:初步培养学生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氢气实验器村,学生电源1只,霍夫曼水电解器1只,玻璃水槽1个,长导线2根,小试管两支,酒精灯1个,火柴1盒,木条1根。
教学过程:
设问导入: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讲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表面积的约3/4为水覆盖,地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称之为“水球”。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例如,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楚有关水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板书课题:水的组成
讲述:下面大家一起来观察玻璃水槽中的水你能得出哪些有关水的物理性质?
学生讨论:小组汇报
要点:1、无色无味液体
2、在/0/KPa时,凝固点是O℃沸点是100℃
3、40℃时密度最大,为1g/cm3
4、水结成冰时,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学生实验:研究水的组成(实验3-1)
经过实验,学生得到下列结论
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1:2学生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实验:(实验3-2)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判断是何种气体。
要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氢气,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
电解水的表达式:水通电,氧气+氢气属于分解反应,学生结合上述实验结论讨论水的组成。
要点:∵VH2:VO2=2:1H2:O2=0.899g/L:429g/L
∴mH2:mo2=
查相对原子质量,可知H-1,O-16
∴在水中,氢原子数:氧原子数=:=2:1
即在每个水分子牛,氢原子数,氧原子数2:1
所以水分子为HzO
引导学生观察书P49图3-4,让学生讨论图的科学含义:
要点:形象地说明了水的组成,进一步验证了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1、水的物理性质
2、水的组成H2O
布置作业:书P49习题1,2
《水的组成》课后反思及感想
在我的整体设计中,以通电分解水的微观过程为载体,渗透各个知识点:水的组成、水资源状况,分子、原子的相关知
[1][2]下一页
教学反思《水的组成的教学反思》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31、设计思路:
《水的组成》这节课我的设计是以电解水的实验为载体,通过对电解水实验中的现象观察、分析,得出水的元素组成,再从元素的初步认识中引出物质的简单分类。教学时,学生根据实验中的体积比、两种气体的检验方法和判断等探究过程,初步认识物质组成的微观世界,然后从元素的守恒这一规律中得出水的元素组成。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元素世界,进而从元素中引出物质的简单分类,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元素组成。
2、存在的不足: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电解水装置陈旧落后,结果将近一节课的实验探究都没得到1/10只试管的气体体积,结果没有达到可是设计的预期效果。同时,学生对纯净物与混合物产生混淆,对元素的认识不清,结果练习与作业时出现许多错误。
3、改进设想:
①、把握好实验进度,控制好时间,注意教学重点的教学。
②、对物质的分类这一知识点要抓要点,指导学生阅读一些有关该知识的资料,多做些练习以及找些时间和同学们分组讨论,尽量弄清楚。
③、想办法利用课件动画演示代替长时间的电解等待,可能会更有利于本课时的优化教学。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4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富有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意境,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此外,教师在处理因课前无法预计学生的知识点的迁移方式和思维深度而暴露的问题时,能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及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巧妙诱导。点拨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师生互动、主动建构的目的。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5这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水的化学组成。化学组成从宏观到微观,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是很难进行教学工作。这些知识储备包括对电解实验产生的氢气和氧 ……此处隐藏1766个字……参与总结、归纳、对比,使学生在知识系统得到梳理的同时,学习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复习内容的选择上,我选择的是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我曾设想把本单元的分子、原子与第四单元的原子结构、离子等知识点整合上一堂复习课。为了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在以后的复习中可以打破单元间的界线,把各单元相关知识点整合后进行复习,这样更有针对性,急学生之所急,使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课堂上,也要适时地关注学生、鼓励学生,培养学生
的自信心。这方面做得不够,语言应更加具有人情味和鼓励性质,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注。
在最后的环节,学生展示自己归纳的知识脉络。可以适当引导学生的发言,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并让学生谈谈这个单元学生自己的感受,还有那些疑问,有什么收获……。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的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在使学生获得最大收获的同时,自己也不断成长、提高。通过这次的课堂教学活动,我也有不少的体会和认识。在此,仅简单谈谈我的想法。我还有很多的疑惑,希望各位同行、专家不吝赐教!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8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如何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更富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是中学化学教师努力的方向。《水的净化》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的课题3,我在教学中做了初步尝试与课后调查,感触颇多。下面是我对《水的净化》的教学反思:
笔者在探究《水的净化》的两周前,将后续课题4的爱护水资源内容提前,进行上网调查、实地考察、工厂参观、汇报交流等课外研究,扩展学生对科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视野,开拓学生思维发展空间,培养信息收集和整理、问题的分析和判断等科学实践能力,试图在爱护水资源人文精神的大背景下,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其寻找代替实验室中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代用品,寻找生活中常用的净水剂的兴趣,发挥其主动参与性,促进科学态度、方法、价值、情感和责任感等人文精神的教育。
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究将河水转化为能饮用的水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探究过滤所需要材料的选择依据,重点探究并建构实验室中用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正确操作方法,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相融合的教学理念。
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富有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意境,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此外,教师在处理因课前无法预计学生的知识点的迁移方式和思维深度而暴露的问题时,能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及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巧妙诱导。点拨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师生互动、主动建构的目的。
不足之处:课时延长了 10 min,原因是在探究时间控制上把握欠佳,讨论问题过细,花费时间较长。说明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讨论,要探究多长时间,讨论什么问题、讨论多长时间等,仍是笔者需要调整。思考的问题。使我着重反思了以下几点:
1.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2.把握已有经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
从教学过程与调查所见,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根据其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的特点,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和片面的成分,主动构建抽象的概念和结论,理解化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改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有利途径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反思,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更在学习结束后,自我反思探究过程的活动表现,对自己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自我沉时介,以达到学生自我激励发展的目的。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9本节课总体看,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三维目标,完成了本课的重点内容的教学任务,充分的利用了资源,发掘了教材,更好的使用了教材,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活跃了课堂,教师真正做到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注意采用体验性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几个亮点:
1、教师能够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充分的做到一个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下,学到化学知识。真正的做到重视个体向重合作学习,从而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2、教师对电解水试验的改进。以往我们做的实验完成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是教师演示的,学生的感受不够深,对化学的学习不能更好的体验。现在,学生能够自己动手,从探究的活动中学到化学知识,这样的学习是终身难忘的。
3、教师能够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身边的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增强了学习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
本节课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1、就是在时间上没有把握的太好,时间分配上还有待改动。
2、学生在化学学习上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对水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已经学习的一些基本化学知识和氧气的性质的一些内容,从而从氧气的学习进一步深入的学习水的知识。但是很多同学不知道元素的概念,对物质组成的知识的缺乏,并且对探究物质组成的实验方法还不了解,有待改进。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