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观后感

时间:2024-05-22 19:33:11
东京奥运会观后感12篇

东京奥运会观后感12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东京奥运会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东京奥运会观后感1

这个夏天,让人心潮澎湃,我们感受着中国体育的奋起和博发;这个夏天,让人心存骄傲,我们感受着中国健儿一次次升起国旗奏响国歌的豪迈;这个夏天,我们感受着体育的本真魅力,也感受这一次次突破和爆发背后的感动和自豪。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杨倩一枪射中首金,孙一文一剑光寒定九州,李发彬金鸡独立,全红婵跳出精彩……再次坐在电视前,我发现自己在这场“迟到”的20xx年东京奥运会中,关注的不仅是奖牌的数量变化,更是刘国梁口中的“冲!杀!拼!搏!”。

“冲!杀!拼!搏!”是用46岁“高龄”在女子体坛上创造奇迹的奥克萨娜·丘索维金娜。因为热爱,她选择了坚持,因为热爱,她用打破了无法跨越的关隘——年龄。生活何尝不是如此?成功之路并非坦途,踉跄前行时,热爱便是最大的动力。

“冲!杀!拼!搏!”是“只要心怀热爱,永远都是当打之年!”的马龙。如果说冠军代表着体育界的巅峰,33岁的马龙保持巅峰的秘诀是信念——“我的目标是冠军,终点又不是冠军。不管最后的终点是什么,都会朝着目标去努力。”当我们身处深渊之时,心归之处便是向上。始终如一的追求、不离不弃的坚持,定会让我们所向披靡!追梦人,天不负,只要心怀信念,前方的路就会为我们敞开!

“冲!杀!拼!搏!”是站在男子100米决赛赛道上的苏炳添作文吧。赛后,苏炳添说:“今天是一辈子最好的回忆。今天的成绩应该说没有让大家失望,希望在几天后的接力比赛中继续带来中国速度。”而他跑出中国速度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训练。当队友还在睡梦中,苏炳添已经在跑道上练习。事实证明,体育竞技从来没有“yyds”。每一位运动员的背后都饱含汗水,他们不是一定能赢,只是有“不服周”的拼劲。

“冲!杀!拼!搏!”是孙颖莎在9:3的落后情况下,连追八球赢得一局。倘若当时孙颖莎闪出“放弃吧,下局加油”的念头,比赛结果就将完全不同。但是她没有,她凭借一个“搏”字逆风翻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不放弃希望,才是正确的方式。再漫长的黑夜,也有破晓时分;再难走的路,也终有抵达终点的时刻。

国乒混双比赛虽无缘金牌,但我认为自己已经看到了奥林匹克精神和国乒的宝贵之处——永远“不败”,即使败过也能重新赢回来!正如鲁迅先生在《最先与最后》中这样写道:“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随着东京奥运会的圣火逐渐熄灭,我对半年后的20xx北京冬奥会更加期待。“再见,东京!北京,再见!”的声音在耳畔久久回响,我盼望在徐徐清风中看到运动健儿奋斗在赛场上的模样……

东京奥运会观后感2

最后一举,27岁的中国举重队选手石智勇选择了198公斤,一旦成功,他就将打破自己保持的总成绩世界纪录!一声大吼,杠铃稳稳举过头顶——世界纪录,破了!

7月28日,在男子73公斤级比赛中,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世界纪录保持者石智勇展现出舍我其谁的气质,6次试举5次成功,以抓举166公斤、挺举198公斤、总成绩364公斤摘得金牌。

石智勇这枚金牌似乎拿得轻而易举。但赛后采访时他才透露,赛前一个月自己曾两次腿部拉伤。

6月23日,训练中左大腿拉伤,一周后再次拉伤。距离奥运会不足一个月,石智勇的情绪发生巨大波动。17天没有训练,每天按摩、针灸,与时间赛跑。来到东京,石智勇抓举只有150公斤,挺举也只有170公斤。“这是我职业生涯最艰难的比赛。”石智勇坦言。

正式比赛开始了,石智勇开把就选择了158公斤并成功举起,第二把举起163公斤,第三把举起166公斤——刷新抓举奥运会纪录,更领先第二名10公斤。

“抓举结束,我的手臂就有点抽筋,已经好久没有举过这个重量,肌肉都不太适应。”经过队医紧急处理,石智勇在挺举第一把就要试举188公斤。“当时没有翻好,是硬撑起来的。”第二把试举192公斤,被裁判判定屈肘失败,比赛的气氛又紧张起来。

但石智勇的目标只有一个——破世界纪录!项目总成绩世界纪录,正是石智勇在2019年创造的:“我有很多次机会可以破,但想把最珍贵的时刻留到奥运会。”

顽强意志和强大自信,让他在最灿烂的舞台释放最完美的自己。当石智勇将198公斤的杠铃高高举过头顶,3盏白灯同时亮起。他坐上杠铃、双手比出“1”字,做出这一打破世界纪录的标志性动作。

因为与雅典奥运会男子举重62公斤级冠军石智勇同名,这个名字曾在少年时代带给他巨大压力。但他将压力变成动力,在里约和东京奥运会连续夺金,也实现了对雅典奥运冠军石智勇的诺言:“要对得起这个名字,要传承冠军的名字,更要传承冠军的力量和信念。”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名字,石智勇的比赛显得智勇双全:面对挑战,要有智慧;站上赛场,更要展现勇气。挑战极限,勇攀高峰,永不满足,从不止步,第二个奥运冠军对石智勇来说,依然只是一个起点,他的目标还在前方:“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再坚持3年!”

东京奥运会观后感3

东京奥运会的脚步已经渐渐走近,对于中国体育人来说,每届奥运会都是一场大考,2021年能够交出怎样的答卷,是对中国体育的一次考验。

新时代,中国体育人肩上也承担了更新的使命和更重的责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体育将扮演更为多样的角色。面对东京奥运,我们要争金夺银,但需要做的,又远不止争金夺银。

党的十九大报告已经为我们描绘出建设体育强国的宏伟蓝图。新时期体育呈现的新形态,新时代人们对体育的新诉求,都要求中国体育人要带着新思想、新理念、新目标,踏上新征程。我们要让全民健身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异彩纷呈、体育产业突飞猛进、体育文化日新月异,“四驾马车”齐头并进,为“奥林匹克”给出多维的中国式阐释。

奥运会早已不再单纯是运动员比赛成绩的简单集合,而是综合精神激励、文化传承、国家展示、合作交流等等要素的大平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东京奥运会对中国代表团的考验将不仅仅在赛场内,更在赛场外。

运动员们需要全力争取优异的成绩,践行更快、更高、更强,为国争光,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正能量。但这些成绩的“含金量”需要更高,要求运动员们严格遵守体育规则和体育道德,不断突破自我超越极限,展现民族精神,成为青年一代的楷模。

评价代表团表现的标准也将不再仅限于金牌、奖牌数量,还要看我们是否在友好竞争、对外交流、沟通合作等方面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大国情怀,以体育为纽带搭建各国、各地区之间 ……此处隐藏5712个字……动的心情,坐在电视机旁等候着比赛的开始。

大战一触即发,这一场是中国女篮对阵波多黎各代表队。中国女篮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们,个个脱掉了外套,精神抖擞,摩拳擦掌,准备打一场漂亮的篮球赛。嘹亮的国歌声响起,为中国姑娘们发起了战斗的号角。

东京奥运会的篮球赛馆里,观众席上坐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大家都在议论纷纷,竞猜者哪个队会赢,哪名选手会得到这场比赛的分?就在这时,比赛开始了,裁判吹响了提示哨,篮球场上瞬间安静下来,电视机前的我也屏住了呼吸。随着裁判一声哨响,比赛打响了。

中国女篮一上来就打出了4:0的良好开局,凭借身高优势牢牢掌握着场上的主动权。身高两米零五的韩旭和两米的李月汝两员大将轮番上场,向对手发起了总攻。而对方身菜的球员也只有一米九一,相差悬殊。一开始就从气势上压倒了波多黎各女篮队,第一节比赛中国队32:17,第二节比赛中国女篮乘胜追击,分差逐渐扩大到27分,半场比赛中国队53:26。我也长舒一口气,悬着的心稍稍有了一丝安稳。

下半场波多黎各队一上来就连续得分,士气上涨,企图来一次反扑。球场里也静了下来,局面变得紧张起来,我的心里也是一紧,连气也不敢喘,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只见中国女篮选手李梦抢到了篮球,一边运球一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果断地把球投向篮筐,篮球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只听“咚”的一声,篮球稳稳地投进了篮筐,三分球入账,为中国队稳定局面。李梦真是好样的!整个赛馆所有的中国人都为之欢呼、鼓掌、呐喊,更加使劲为中国女篮运动员加油,鼓劲。我也不由自主地拍手叫好,眼泪就流出了眼眶,太激动了!

随着分差不断扩大,波多黎各队已经落后中国女篮超过三十分,毫无还手之力,最终分差定格在四十二分,中国队四人得分上双,李月汝得到的二十一分和十二个篮板球。本场比赛中国女篮队凭借身高优势篮板球控制得很好,抢到五十五个篮板球,只让对手拿到三十个篮板球。

最后,裁判吹响终场哨声,中国女篮胜利了。几乎所有的中国人一起欢呼,一起高兴地蹦了起来,一起享受胜利的喜悦。我们的欢呼声,我们的喜悦气氛久久萦绕在中国大地,萦绕在每个中国人心间。

比赛看完了,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为中国女篮姑娘们的拼搏精神所感动,她们打出了中国气势,打出了中国力量。我一定要以她们为榜样,在学习上努力拼搏,奋勇争先。

东京奥运会观后感11

最后一举,27岁的中国举重队选手石智勇选择了198公斤,一旦成功,他就将打破自己保持的总成绩世界记录!一声大吼,杠铃稳稳举过了他的头顶——世界记录,他破了!

7月28日,在男子73公斤级比赛中,抓举、挺举和总成绩进界保持者的中国选手石智勇展现出舍我其谁的气质,6次试举5次成功,以抓举166公斤,挺举198公斤,总成绩364公斤摘得了这一项目的金牌。

石智勇这枚金牌似乎拿得轻而易举,但赛后采访时他才透露,赛前一个月自己曾两次腿部拉伤。

6月23日,训练中左大腿拉伤,一周后再次拉伤,距离奥运会不足一个月,石智勇的情绪发生巨大波动、17天没有训练。每天按摩、针灸、与时间赛跑。来到东京,石智勇抓举只有150公斤,挺举也只有170公斤,这是我职业生涯最艰难的比赛,石智勇坦言。

正式比赛开始了,石智勇开始就选择158公斤并成功举起,第二把举起163公斤,第三把举至起166公斤——刷新抓举奥运会记录,更领先了第二名10公斤。

抓举结束后,石智勇说:“我的手臂就有点儿抽筋,已经好久没有举过这个重量了,肌肉都不太适应。”经过队医紧急处理后,石智勇在挺举第一把就要试举188公斤,当时没有翻好,是硬撑起来的,第二把试举192公斤被裁判定为屈肘失败,比赛的气氛又紧张起来。但石智勇的目标只有一个——破世界纪录!项目总成绩世界纪录,正是石智勇在2019年创造的:“我有很多次机会可以破,但想把最珍贵的时刻留到奥运会。

顽强意志和强大自信,让他在最灿烂的舞台释放最完美的自己,当石智勇将198公斤的杠铃高高举过头顶,3盏白灯同时亮起,他坐上杠铃,双手比出了“1”字做出这一打破世界纪录的标志性动作。

因为与雅典奥运会男子举重62公斤级冠军石智勇同名,这个名字曾在少年时代带给他巨大压力,但他将压力变为动力,在里约和东京奥运会连续夺金,也实现了对雅典奥运冠军石智勇的诺言:“要对得起这个名字。要传承冠军的名字,更要传承冠军的力量和信念”。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名字,石智勇的比赛显得智勇双全:面对挑战,更有智慧,站上赛场,更要展现勇气,挑战极限,勇攀高峰,永不满足,从不止步,第二个奥运冠军对石智勇来说,依然是一个起点,他的目标还在前方:“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再坚持3年!”

东京奥运会观后感12

2000年出生的杨倩,2011年被选入宁波体校射击队,杨倩射击之路可谓表现优异——2014年浙江省运会获得3金,打破浙江省成年纪录;2015年底入选国家青奥队,并取得了国家级运动健将称号;2016年初被特招入清华大学射击队,并在两年后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9年全国青年运动会上获得女子气步枪60发个人冠军、团体亚军;自2021年以来的国家射击队四场选拔赛全部获得冠军,以总积分295分名列第一,获得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气步枪个人和混合团体两项参赛资格。杨倩曾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校内采访中回忆,自己是在11岁左右,因好奇而接触射击,2011年小学四年级时被选入了宁波体育运动学校射击队。杨倩在宁波体校的数年间,接受了系统、严格、正规的训练,练就一身扎实的基本功。虽然女儿走上了职业运动员的道路,但起初杨倩的母亲并不十分愿意女儿走上这条道路。杨倩的母亲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作为父母是不舍的,但她自己却很坚定。虽是‘零基础’入队,但看到她越来越稳定的发挥,还是逐渐放下心来。”职业生涯的扶摇直上,或许会让很多年轻的运动员失去方向,但杨倩却没有。在18岁进入清华大学之后,杨倩更是在多个重量级射击比赛中夺冠、打破全国纪录,乃至于世界纪录。她的教练虞利华曾在接受采访时称,每逢大赛,她都发挥得特别好:“杨倩最大的优势是有颗‘大心脏’。同一批的孩子水平可能差不多,但到了赛场上,就杨倩发挥得最好。”杨倩也曾表达过相同的观点,她说,大家练到一定程度之后,“大家的动作和水平都相差无几,关键时刻拉开差距的是心理素质。”杨倩回忆说,自己刚接触射击时,她也很难克服“临场紧张”的心理状态,连续多场比赛都没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后来她称自己“想通、想开”了,“每次举起步枪时,不再刻意追求结果,而是都专注于比赛的过程,专注于自己的动作是否到位,尽力全身心地投入,找到该有的状态。”杨倩说:“自信真的很重要,每次比赛的时候,都不要去想自己以往的成功或失败,因为每次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她有一个临场小技巧,是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每打完一枪就会告诉自己:你一定可以的,你很棒!”

这一次,在东京奥运的赛场,彰显出00后小将的飒爽英姿,勇夺金牌,杨倩的名字刻进了中国奥运的历史谱中,未来的竞技时光里,我们期待杨倩,可以为中国军团射落更多的荣誉和光彩。

《东京奥运会观后感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