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读书笔记

《菜根谭》读书笔记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菜根谭》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菜根谭》读书笔记1伏魔先伏自心,驭横先平此气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
大意
要想制服邪恶必须先制服自己内心的邪恶,自己内心之恶制服之后,一切其他邪恶自然都不起作用。要想控制不合理的横逆事件,必须先控制自己容易浮动的情绪,这样所有外来的横逆之事自然不会侵入。
当读到这段时,想起几年前听天津魏大夫讲的一个故事,因伏心而避灾。故事的详述见下:
一个妇女见快到中午了,孩子马上就要放学回来了,她就赶紧去炒菜,炒的时候发现没有酱油了,于是关了火,跑下楼去买。由于她过于匆忙着急,没有看路,把一个男子撞倒了。她心想:我太着急了没看见人家撞上了,便赶紧认错说:我错了,都是我太着急了,把您给撞了。那男子恶狠狠地看了她几眼后,走开了。当天晚上这名妇女在看新闻时,有报道称有一男子因琐事与人争斗,杀人跑了,现正在通缉中。她留心仔细打量照片后,发现正是今日午时撞倒的那个男子。她暗暗心想,如果我不先道歉认错,那男子可能就会杀我。这个妇女因接触传统文化,知晓遇事不怨天尤人,不指责别人,要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认不是,才使她躲过这一劫。
其实我们仔细思量,“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就是在细微之处受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事情,尤其是后果不堪忍受时,若是不关照自己,一味指去责别人,自己的情绪和身体往往会随着言词的激烈而热血沸腾,十之有九会失去自我控制。若是双方相互指责,势必会由口角引发起肢体相搏,从而造成无法补救的后果。
从另一方面来说,当情绪起伏不定的时候,对于事物观察力、判断力和把控力也是下降的。首先是观察力,当一个人专注于一件事上时,对于其他与本事件无关的都可以忽略,就像我们在电影中看到一个战士在战斗中肠子都出来了,还在冲锋,他一点也没有疼痛的感觉,但当战斗结束后,有人告诉他你负伤了,他才意识到疼痛。其次是判断力下降,就像我们打乒乓球时,上场一紧张该接的球接不住,就是因为紧张情绪使得判断力失误。当一个人在气头上犯了杀人等都是把控力不够造成的。相反当一个心平气和的人去处理一件事情时,会观察出别人不易察觉的蛛丝马迹,通过推理,做出正确地判断,采取更合乎情理的措施,使事情的发展处于更可控的状态。
回头再来看看这名妇女躲过一劫的原因,其实是她在心里告诉自己,这是由于自己太着急了把别人撞倒了,才赶紧认错。假如她习惯性思维自是人非,那把别人撞了,自己先窝火怨人去,便可能会认为:活该,谁让你走路不长眼睛。若那样的话,她早晚也会有劫难的。这名妇女想到道歉说的:我错了,就是先克服了自己内心的邪恶。那个正找茬的嫌疑男子也就因无茬可找,而放她一马。
由此可见,要降服自己的傲慢蛮横相当重要,得先从降服自己内心气血不平,情绪上头开始。不种善因,结善缘,就不可避免恶果来临啊。我想这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祸福自背啊。
《菜根谭》读书笔记2今天,当我们还在为欲望而挣扎,为欲望而勾心斗角,为欲望而忽视身边平淡的幸福,为欲望而抛弃自己纯真的信念,为欲望而苦恼的时候,很多很多的道理,在很早以前我们的先人们就已经悟出来了
还是在今天,当我们还在烦闷于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时,当我们面对工作消极懒惰时,当我们还在为衣食住行劳心劳力时,很多很多的思想,在那古老淳朴的年代里,在那个欲望还没有埋没灵魂的年代里,我们的先人早就有所交代了。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这三十二个字就是《菜根谭》的开场白。作者洪应明先生在书里阐明“性定菜根香”的真义,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说到人的欲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没有几个人能满足于一碟菜根。还记得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里,颜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赞美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颜回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却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扰,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君子忧道不忧贫”,“一箪食,一瓢饮”这些古老朴素的道理,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描绘了多么平淡的幸福画面。
现代社会里,恰恰相反,到处充斥着欲望和诱惑,我们的选择多了,却很少能选择明智的。正如当我们习惯了吃、喝各种气味浓烈的东西之后,已经完全丧失了欣赏凉水、清茶、淡饭的能力;当我们习惯了宝马香车之后,却浪费了上帝给我们用来脚踏实地走路的双腿;当我们习惯了阿谀奉承之后,却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来过滤留不住的风声的;当我们习惯了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之后,却忽略了天空是蓝色的,草儿是绿色的。太多太多的习惯,太多太多对美好事物的视而不见,也许若干年之后,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没了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清净的耳根,甜美的味觉,灵活的双腿。到那时,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声叹息吧。
看完这本书,心情顿时感觉明亮了很多,书上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态等等,给我很多很多的启示。正如书上所说,一个人的思想不应该被欲望给蒙蔽,太多对物质的欲望会阻止理想的完成,牵绊我们前行的脚步。有了工作,我们还希望工作是轻松的,能赚大钱的,其实手头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样样都充满意义;有了房子,我们还希望房子再大一点,再豪华一点,其实房子不就是休息的场所么,能放下一张床足以,在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们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实,更遗忘了这份真实中我们拥有的幸福,于是,人生显得越发不如意起来,在欲望的面前,我们成了一只可怜的摇头乞尾的哈巴狗,一个会说话的奴隶。
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泊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极大的满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这本书里阐述了为人应世、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非常值得一读,我确信读过之后一定会为你打开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亲爱的朋友们,当我们年老,回头看看来时的路,如果我们不够伟大,至少我们应该是善良的。
《菜根谭》读书笔记3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工作是为了生存,读书是为了进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空闲的时候通过读前人的书而思考而总结而进步,六月份读了明代洪应明著写的《菜根谭》一书。< ……此处隐藏11970个字……白易懂,久久回味起来,书中智慧之光照亮迷茫的心,精辟之语也让人顿悟不少。
当今社会的浮躁之气无处不在,在大学生中更是常见。或许是因为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或许是因为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也就因为这无处不在的浮躁之气,现在很多人都难得静下心来去品阅书中的世界,更少有人能写出传颂天下的文章了。记得舒老师曾经在课堂上说过,现在的大多数人特别是大学生写出来的文字都是苍白无力的。
《菜根谭》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写出了很多简而易懂的道理,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还教会了我们该如何去致力学业。“人生百年,不可虚度”,人的一生,转瞬即逝,大学四年,光阴有限,“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我们应该好好的把握这四年,不能白白虚度,抓住青春的尾巴,去充实自己的人生。
慢慢品读下来,《菜根谭》呈现给我们太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如“退后一步,清淡一分”,当今是个竞争的世界,物欲横流、尔虞我诈并不夸张,若懂得进退自如,那么你也能在以逸待劳中逢凶化吉;如“身放闲处,心安静中”,竞争很残酷,现实很残忍。
由此可见,竞争实在是“惨不忍睹”,平均88比1的竞争力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有那多人去争一碗所谓的“铁饭碗”,可是又有多少人“空手而归”。这个比高考更加“悲壮”的竞争,是得要有多宽的心态去面对其中的得失,又得怎样去衡量这种现象的利弊。心闲自然闲,心乱自然乱,在世事沉浮之中,主要是在于你有宁静致远的心境,它可以让你不为利欲所动,不至于沉迷万物,让你独具慧眼,冷眼观世,同趋真境。那考上与考不上都只是结果,更重要的是让过去成为过去,背起行囊继续向前走,得意与失意尽在你的行动之中。
“人情世态,倏忽万端”,人世间的冷暖炎凉瞬息就会发生变化。今年三月,日本发生了大地震和海啸。我很清楚的记得那些日子上网时日本的这些灾难消息充满了几乎所有网页的版面。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竟然有些所谓的“愤青”标榜着“爱国之心”,在幸灾乐祸的“庆祝”日本人历此劫难,这让我也吃惊不已。即使他们过去侵略过我们,不尊重我们的历史,但在天灾面前,我们应该尊重生命,而不是在这个时候去标榜自己的爱国之心。《菜根谭》中说“心旷,则万众如瓦缶;心隘,则一发似车轮”。
就像刘春说过的那样“他侵略过你,你要仇恨,他跟你老磕磕碰碰,你可能反感,他鸡地屁地被你赶超,你可以显摆。但是,在天灾面前,你必须同情,作为人。而透过防灾抗灾救灾,透过建筑国民和政府所折射的文明程度,你只能惭愧,作为邻居。拜托,别再二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心胸宽阔,不只是在于不斤斤计较,而是能拿的起放的下。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日本也派过救援队,社会民众也曾募捐物资给汶川灾区的人民。而且,在此次的大地震中,日本全国危机处理机制的效率,民众对灾难发生的态度,冷静有序,疏导有方,政府没太多的行政命令指引,但各个救急系统运行、讯息传递的有效?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知足则仙,善用则生”告诉我们当“知足常乐”;“心闲日长,意广天宽”告诉我们心即宇宙,自由行走,就有机闲之所在?古人说“书中自由黄金屋”,细细品尝中华五千年文化中的精髓,如《菜根谭》,能让我们的内心得到净化,得到升华,在未来的生活里它更像是一盏指明灯,为我们前行的路照亮了方向。
《菜根谭》读书笔记15仰首是春,俯首是秋。岁月的车轮,无休止地摆动着,日月经天,江河行动,牵动着世纪轮回,孕育出世界的生生不休。满满的历史,曲折委婉。跌跌宕宕的人类历程凝聚成一股泛着沧桑的厚重,沉甸于岁月的长河。在时光潮水的撞击下,迸射了一个个光彩四射又神态迥异的人性世界。深情演绎着古今中外一幅幅波涛壮阔的画面。
一捧上《菜根谭的智慧》,我便爱不释手,书中作者以独特创新的题材与人生紧密相联系,道尽了为人处事的态度,原汁原味,朴素浓郁。无怪乎自己在每阅读完一篇后总能收获一种十分微妙的情感体验——对人生的追求,对智慧的向往。一个个故事酝酿着一坛坛美酒,美酒中又融入了种种人生的滋味。
情绪 人生
人,生存的过程应该是自己与自己不断挑战的过程,是我们从母体分娩出来的那一刻开始,自己就应该不再属于别人而属于自己了,肩负起自己培养自己,解救自己,为自己作丈的责任,自己做自己情绪的主人,那便是人生的智慧。
古人云:“降魔者,先降其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驱其气,心平则外横不侵。”遇到大事,人往往会有紧张冲动的情绪,俗话说:凡夫临事,即迷,非事物迷人也,自己作祟。只有战胜心魔不轻易随外界环境影响的人才能做成大事。
曾听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去拜访好友恒寂禅师,正值酷暑,白居易走到禅师处所时已经汗流浃背,一抬头便发现禅师冥然兀坐,端坐于蒲团之上,面容平静毫无不舒之意。白居易非常惊讶,好奇地问禅师:“禅房如此炎热,为何不换个清凉处所?”禅师答道:“天气很热吗?”白居易于是有所悟,当机赋诗一首:
人生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
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
老子有云:自制则强。是的,竞争的社会里更需要我们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懂得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对于他人是给予一份公道,对于自己则是一种智慧,它可以成为我们人生中的一笔财富。
成功 人生
有人曾问我,怎样的人生是成功的?听罢,满心迷惑,无法回答,翻卷沉思,我在书中有了一份答案——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切莫放手。这才是人生的成功。
楚汉相争之初,刘邦战败,但他并没有一蹶不振,他不畏失败,不但仍保持称霸天下的志向,更以坚忍不拔的精神毅气,克服了种种困难,最后问鼎天下。
失败乃兵家常事。对人生而言,成功和失败又何尝不是如柴米油盐一样,成功不见得就是辉煌灿烂,失败也不能算是曲终事结。失败之后仍然能够不丢信心,不乱方寸,稳步向前,才是真智慧。
爱迪生经历了一千次失败,挫折不但没有打垮他,反而让他的人生更加丰富充实。他1000次的失败实验何尝不是他1000次的成功体验。
磨砺 人生
生活中,我们都有过痛苦的人生体验,《菜根谭的智慧》这本书中也有着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让我且走且深。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中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佳作在作者痛苦中写就,灵魂在痛苦中涅槃,这些痛苦在历史的夜空中闪耀着熠熠之光,璀璨夺目。
是啊,人生的痛苦不能只是负面效应,它还可以分解为自省,可以转化为自强,可以升华为创造。痛苦是昨天的遗产,今天的起点。痛苦的价值还在于你对待它的态度。痛苦也是一种智慧,在痛苦中拼搏必将是奋斗中人生的飞跃。
深深记得北宋学者汪信民的哲语: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菜根味苦,苦中带着泥土的泽香;菜根味纯,纯得与君子的本色一样地道,厚实;菜根味涩,是艰辛与奋斗的人生。能咬菜根的人,是那些能够承受艰难困苦执着前行的人。我想这样咬菜根的智慧,是人生的成功学。
读《菜根谭的智慧》如听一位智者的谆谆之言,如与一位诤友倾心相对。心中的阴霾慢慢退去,留下的是那些沉甸甸的带着暖意的警策,世界上本没有无根的树木,无源的山泉,有源有流那便是人生的智慧。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