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读书笔记

摆渡人读书笔记(汇编1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摆渡人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摆渡人读书笔记1《摆渡人》中15岁的女孩迪伦原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单亲女孩儿,在一次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中,成为了唯一的罹难者。她的灵魂必须穿过荒原,躲开恶魔的吞噬,才能抵达灵魂的栖息地。而崔斯坦是她的灵魂摆渡人,她,也是崔斯坦万千摆渡过的灵魂中的极普通的一个。
迪伦从一个原本必须受到保护、挣脱恶魔、穿过荒原、迈向灵魂栖息地的小女孩,原本应该抱怨命运的不公、对未来充满恐惧的女孩,却因为一场发自内心的爱,使她对自己的摆渡人崔斯坦的命运关怀,反而超出了对自己的关切。
崔斯坦本身就是荒原上的摆渡人,保护、引领过无数的灵魂穿过了荒原,来到了灵魂的栖息地,当然偶尔也会有失败的时候。但是,他不知道,自己的终点在哪里?他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有这样的宿命?他不知道,如何才能改变自己当下的命运安排。
从年龄与经历来说,他是一个饱经沧桑、经历丰富的人,见过了无数的灵魂引领,经历了无数次的恶魔攻击;内心早已波澜不惊、心如止水;只是机械地、重复地穿过荒原。与其说他是一名摆渡人,不如说他是一个无可去处的孤独灵魂。他已经完全习惯了宿命的安排。
直到,他遇上了迪伦。
迪伦是一个纯洁的女孩儿,以至于说到自己仍是"处女"时,羞得面红耳赤。但是,恰恰她的纯洁与淡定,给崔斯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迪伦并没有因为知道自己是火车上唯一死去的人时,悲伤烦闷,反而很平淡地接受了这一事实。但是,她却对崔斯坦以前的摆渡生涯中的其他灵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从崔斯坦的故事里了解了他,并且感受到了他的力量和正义;在受到崔斯坦保护的过程中,渐渐地对他产生了依赖,以至于爱恋。所以,尽管她安全到达了灵魂的栖息地之后,却因为没有了崔斯坦的陪伴,她痛恨这样的结局,她宁愿永远在荒原中与他一起漂荡,甚至不惜死在恶魔的手中。
她只知道:我要走回去,我要陪伴他,我要拯救他——摆脱他的宿命!
爱,使她充满了力量。前途即将如何?不知道;能否找到他?不知道;如何面对恶魔的吞噬?不知道!
有了勇气,就有了一切;剩下的,交给命运就可以了。
于是,她以一种无人尝试过的方式,以一种孤身一人战胜恐惧的勇气,义无反顾地踏出了寻找崔斯坦的冒险历程。
没有了迪伦的崔斯坦,重复着自己毫无意义的摆渡生涯。也许太久的禁锢,以至于他再次遇到迪伦时,除了惊喜,更多地却是对未来充满了恐惧;他不敢尝试、甚至不敢想像,自己还能去哪里?
此时,他才是荒原上需要"摆渡"的灵魂;迪伦才是崔斯坦的灵魂摆渡人。
迪伦的爱牵引着他们,回到原点,回到事故的起点,穿越回时间的刹那,奇迹必然诞生。
迪伦瞬间回到了事故的现场,并且从事故中苏醒了过来;而崔斯坦,却在不远的地方,微笑地看着她。
她说:“原来你在这儿。”
他说:“我在这里。”
摆渡人读书笔记2不要忽略人生中每一个让你意想不到的时刻,那是你的灵魂摆渡人在向你告密。
——题记
首次接触到这本书,是被它新奇的名字和朋友对它的介绍吸引,而它也真的没有让我失望,仅是看完序幕,便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至此爱不释手。虽然全书的基调是奇遇、魔幻,但它真的是本很棒的作品,带来的不仅是感动和温情,还有坚韧和勇气。
在这本书里,作者克莱儿·麦克福尔从少男少女的角度洞悉人性的温情,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所见所感,细腻道出所有人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终极幸福的向往:15岁的单亲女孩迪伦勇敢地踏上一列火车去寻找生父,不料突然发生交通事故,当她爬出失事残骸时,却发现世界已经变成一片荒原,而幸存者好像只有她一个,神秘男孩的出现将她带离了事故现场走向无边的荒原,当她逐渐明白自己才是唯一的遇难者之后,迪伦并没有悲观颓废,而是跟随上帝派给她的摆渡人崔斯坦,越过一片片荒原、一座座高山、沼泽地恶水湖......还要面对随时而至的恶魔群起而攻,稍有不慎就会魂飞魄散,然而每次惊险刺激的生死逃亡的背后,也都是有温情,有坚韧,有希望的。
不过令我感动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当迪伦终于到达灵魂的天堂之后,为了爱,她竟走出多少冤魂梦寐的天堂重返荒原,哪怕前方的路危险不可知,她还是打开了通往荒原的大门,从柔弱到坚强,从被摆渡到反摆渡,并最终带领崔斯坦重返人间。她的这份勇气是真正让我感动和钦佩的地方,也让我在看的过程中,心一直被故事的情节牵动着,不敢错过一个字,甚至不敢也不忍翻到书的最后一页看结局如何,很久都没有看到这样的一本书了,它正如书的背面所介绍的那样“这是一个史诗般的动人故事,它令人激奋、恐惧、温暖,回归人性,引人深思”。
在合上这本书后,脑海中仍不时闪现书中的各种人物:勇敢女孩迪伦,摆渡人崔斯坦,不愿杀人的纳粹士兵乔纳斯,等待丈夫到来的老人伊莱扎......。有魅力的文字是有灵魂的,但也是朴实、深刻的,它能让人无论经历多少起伏,看到多少人情冷暖,都能在喧嚣落幕、曲终人散时心中浮现感动。
摆渡人读书笔记3假如我们的内心有一片荒原,那心灵的摆渡人,是亲人,是朋友,没有他们的陪伴,或许我们很难完成这趟旅程,但是,也正因为有他们,内心的荒原,才会开花。——题记
迪伦的内心荒原,那座山丘上,坐着的那个男孩,叫崔斯坦,他是她的灵魂摆渡人——迪伦死了,她于一场火车事故中遇难。他对她说:“我用最合适的相貌出现在每个灵魂面前。再遇到下一个灵魂之前,我一直保持着这样的相貌。”崔斯坦内心的痛,他本来的样子,没人知道;他的存在,或许只是因为有灵魂的需要吧!但是,这个女孩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迪伦的荒原,是她的心像投射,天气随她的心情而变,地形随她的性情而成。崔斯坦温馨的话语,点燃她心中的希望,即使有恶魔的进攻,但是有他在,迪伦也能绽开笑脸……就像我们内心的荒原,有恶魔,有坎坷,有磨难,但也是拥有朋友的陪伴,我们才能击免受恶魔的伤害,才能完成一趟又一趟的旅程,如果摆渡人真的存在,也是因为我们需要他。
遇见了迪伦,崔斯坦第一次为他的命运而黯然神伤,他的生活简直像一个监狱,永无止尽的轮回,看着那些自私的灵魂说谎,欺骗,浪费上天给它们的生命,而这是他梦寐以求有求之不得的,他一直以为引领灵魂去到另一个世界是他的工作,他只需要执行。迪伦曾对他说:我所感到的,并不是真的你,但是,不论你的外表是怎样,你心里的那个才是真的你,是你的灵魂……作为被保护人的同时,或许我们正在引领着生活中的朋友,亲人。在爱与被爱的同时,我们内心的的荒原,在冒起点点小花,或许它们微不足道,但是, ……此处隐藏7709个字……丽君的肿瘤竟渐渐得到控制,也许这就是爱的力量吧!
节目播出后,千千万万颗心被打动了。母亲张丽君摆渡来孩子的生命,而孩子又渡她路过死亡,走向新生。而这个向死而生的感人故事,又使得成千上万的人得到了情感的指引,心灵的慰藉,何尝不是另一种温暖的摆渡呢?
我又回到了《摆渡人》一书中,突然明白了,无论是书中虚构的人物,还是现实中的真人真事,都离不开真善美。渡人走向光明,体会爱,也是将自己沐浴在幸福的阳光中。
摆渡人读书笔记13最近,我读了《摆渡人》这本书。这是一部心灵治愈系小说,它可以与《追风筝的人》相媲美。
主人公迪伦,一位还在上学的女学生。她认为自己在吉斯夏尔中学没有真正的伙伴,她只能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而且与妈妈交谈的格格不入也让她更加反感现在的生活。所以,她踏上了一趟列车,去寻找父亲,但,她还不知道,这是一趟没有归途的列车。
起初,迪伦还是个孩子。她在启程时纠结与矛盾的心理,已经把她的单纯暴露得一清二楚。她拿起,放下,藏起,又取出,拿起,充分展示了一个单纯可爱的小女孩内心的脆弱与惶恐。此刻,它需要爱的浇灌。
在火车上发生意外后,他遇到了摆渡人崔斯坦,在崔斯坦完成使命帮她度过荒原的时候,发生了一系列事情,使迪伦从刚开始对崔斯坦的依赖变成了无法割舍的感情。
迪伦在已经穿过荒原后,知道可以回到荒原,她不惜自己可能会魂飞魄散,可能从此灰飞烟灭,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出发。
返回的途中,她与水怪殊死搏斗,他心中一定要见到崔斯坦的坚定信念,致使她度过了一难又一难,粗粗阅读,以为这是一本爱情小说,但细细品味,这是一个小女孩破茧成蝶的心灵旅途。
最后,他们相逢在新的世界,万千思绪涌上心头,只剩一句:嗨,原来你也在这里。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摆渡人读书笔记14其实,我不是个爱阅读的孩子。从小到大,我真正能阅读下来的整本书籍少之可怜,我仔细回想了一下,大概不会超过40本。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在社会中的摸爬滚打,随着整个社会弥漫着的浮躁气氛,我渐渐觉得,能够静下心来学会阅读,或许对自己来说就应是件幸事,也是能够沉静自己的最好方式。于是,我在看到青岛金融团工委推荐的书单后,首先选取了《摆渡人》这本书。
这是一本你想放手却无法放手的书籍,从一开始故事情节的设置,到最后故事的结尾,你总是想明白接下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你忍不住跟着这本书的思路在走,你总是在思考这本书的主题到底在给大家讲述着什么。
故事讲述了一个叫迪伦的小女孩在去看往父亲的火车上突遇车祸,全车的人只有她不幸遇难,但她并不明白实情,直到她碰到了自己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崔斯坦告诉她,她已经不在人世,需要跨越荒原才能到达极乐世界,否则就会被恶魔拖入无底的深渊;于是崔斯坦带领着她冲破种.种阻碍和困难,艰难跋涉最后跨越荒原,帮忙她安全到达极乐世界;但这期间迪伦与崔斯坦暗生情愫,迪伦爱上了自己的摆渡人,所以已经跨越荒原的迪伦决定再次回到到荒原中寻找崔斯坦;迪伦执着地找到崔斯坦后,她带着崔斯坦穿越荒原折回到到出事地点,当迪伦再次登上火车跌跌撞撞寻找到自己的尸体时,让人惊奇不已的是迪伦竟然活了过来,故事就在此画上了句号。
乍一看像一个魔幻故事,又像一个感情故事,但是通读全书后,你会发现这是一本以爱为基础的著作,这种爱贯穿全书,也是全文的主线,它支撑着女主角的执着,支撑着女主角在穿越荒原时持续乐观向上的心态,遇到困难不抱怨、不妥协,哪怕明知前途困难重重,哪怕自己要付出必须的代价,自己也勇敢地跟着爱前行;在我看来,这种爱是一种超越感情的爱,是一种大爱,不仅仅是感情,也是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爱指引着我们前行,为我们带来了光明与感动,所以作者设置灵魂摆渡人的好处就在于此。
所以有人会说,不要忽略人生中每一个让你意想不到的时刻,那是你的灵魂摆渡人在向你告密,也正如书的封面上的一句话写的这样,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摆渡人读书笔记15媲美《追风筝的人》、《偷影子的人》的心灵治愈小说,在书店的我一下子产生了疑惑,到底是何方圣书,能够与曾经感动我的这两本书相提并论,爱屋及乌,也是好奇,使我进入了摆渡人的世界。寻得一处安静的角落,地板上微微有点凉意,在这盛夏里,却恰到好处,只是地板终究比不上软垫,坐久了屁股上的两根骨头就该抗议了,就这样,不断更换着姿势,加上中途的解决生理需要,短短两个小时,我便把这本书看完了,用时短,却是迫切,书里的世界让我讶然和感慨。
书的开头是单亲女孩迪伦的日常,以及在那寻常的生活里透露出的不寻常,她联系上失联已久的爸爸,并即将坐上火车前往寻亲之路,慰藉多年来分离的相思之苦。在极度的喜悦与惴惴不安中,踏上了那一辆即将带她探索一段新旅程的火车。然而火车失事了,而巧的是,只有她在这场突如其来的事故中失去了生命了,从此便遇上了带她前往另一个世界的摆渡人。作者很高明地设置了火车上的人物情景,其邻座是一个胖胖的女人加上一大堆的东西,这便为她的死亡奠定了可能的基础,或许她的唯一死亡与这脱不了关系。当然,这也只是我的猜想而已。我觉得小说就是应该不断地设置可能的剧情,让读者能够凭借自己的猜想参与建构那显而未显的剧情,这才是看小说的魅力。
摆渡人即将带她穿越生命的荒原,荒原的样子不过是自己内心的映射,而我的存在也只是因为你的需要,似乎是我来帮助你脱离苦海,走向一个宁静的永恒的世界,而小说的最后,我们才了然,他们之间是互相摆渡的关系,而成就他们的,是爱。
刚开始穿越荒原的几天,荒原上是层层叠叠的山峰,迪伦看不到别人,身边只有这个少年,他幻化的样子是吸引迪伦的样子,于他而言,这场旅途是任务,是他漫长的生命里一次平常的任务。在漫长的生涯中,他已经不记得当初的自己是怎样走上这一条路的,见过了太多各种各样的灵魂,也知道了太多关于每个灵魂的故事,他只想要安安静静、平平安安地完成任务。密密麻麻的本子上,记录的是他所摆渡过的灵魂,但本子上还有许多空白,不知何年才能到尽头。
而刚开始的迪伦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亡了,她以为少年只是带着她去逃生的。然而,在不断地荒原穿越后,她终于在荒原上的安全屋里知道了真相,也知道这荒原上隐藏着吸入魂魄的魔鬼。路漫漫长,与她相依为命的却只有这个少年,两人的心扉慢慢地打开了。在一次险些落入魔鬼之手的逃荒中,少年帮助了她逃离,而自己却被魔鬼抓入地下。在安全屋里她无助地哭泣,如果没有了少年,自己如何能穿越这个荒原,也是在离开了摆渡人后,她第一次看清了自己所处的这个荒原的秘密,人们在广袤的荒原里蠕动,生前的形体已经模糊不清了,而唯一光亮的是头上那一盏灯,那就是每个人的摆渡人。如果没有这一盏灯,自己的荒原将是黑暗一片,迪伦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荒原的景象不仅震惊了迪伦,也让我有所触动。是否我们的人生也如这荒原一般,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躲避着一个又一个的危险,从本质上讲,我们并非自己想的那么光鲜华丽,我总是想着,离开了所谓的人类社会的装饰,灵魂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篇文章很好地给了我这个问题的一个可能的回答。







文档为doc格式